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 
文章内容

数十载事一日思——致钦工中学1965级高一同学六十年聚会

5895
发表时间:2024-07-05 11:15作者:马国顺来源:淮上会

眉头.png

我有点迫不及待,

害怕疾病不请自来,

惟恐死亡不期而至,

担心过早群里失联。

其实啊,

明年才是高中同窗六十年。

岁月的风霜雨雪,

让我们不再年轻,

也馈赠了我们许多财富。

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耐心,

品读人生,静待花开。

有了更多的包容,

欣赏或远或近的风景。

发现曾经被忽视的

那些人与自己。

有了更通透的态度,

去参与凡尘的喜怒哀乐,

见证尘寰的沧桑变迁。

年轻时不懂人生,

懂人生时已经不再年轻。

我们已经不是

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,

我们已经不是

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,

我们已经可以自矜是

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。

前排左起:马国顺,徐洪如,蔡亦和,朱永生,李志生。   后排左起:张建中,李夕付,朱洪军,周成法,高利卿。

我们三分之一是教书匠,

一边高歌为国育才的主旋律,

一边关注柴米油盐的生活。

几分钱一个工作日的时代,

多少人辞去民办教师。

那荆棘塞途的人生,

那饱经风霜的过往,

那时乖运蹇的履历,

桩桩件件椎心泣血。

只有你攻坚克难,

留待今日百花芳。

我们三分之一是军人,

饱尝栉风沐雨的艰辛,

经历儿女情长的不易,

领略玉树临风的风采,

知道马革裹尸的意义。

我们有师长团长营长连长,

也有普普通通的士兵。

谁不是有一本故事的人?

你们让九州华夏享太平,

你们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,

讲述着自己的戎马生涯。

我们三分之一是农民,

曾经生活在最底层,

天天汗滴禾下土,

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。

耕耘春色中,收获秋色里。

跨入新世纪,三农政策好,

种植承包地,用上机械化。

新农民懂技术会经营,

闲暇唱歌跳舞掼掼蛋,

美丽乡村幸福生活。

我们三分之一是故人,

天人永隔,永远失联。

逝者长已矣,托体同山阿;

我们常常提起他是怀念,

我们时时念叨他是眷恋。

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。

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,

惟见月寒日暖煎人寿。

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;

畏者不可免,贪者不可得。

哈哈——

赤条条来去无挂牵!

今天是个暴雨天

无所事事浅吟哦。

不怕见笑大方家,

抛砖引玉勿惊愕。

2024年7月2日江苏淮安世纪佳苑

品读马老师诗作有感

学生金志银

马老师(因马老师早年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,否则应尊称马校长)的这首诗,情真意切,内蕴深沉,恰似一幅徐徐铺展的人生长卷,引人遐思。

诗歌标题,借时间切入,“数十载事一日思”,既流露出对岁月匆匆的嗟叹,又为全诗定下了深沉的基调。

在回忆同学经历时,马老师笔触细腻,对不同职业的同学都有着精准而生动的描绘。对教育工作者,马老师道出了从教人生的风雨与坚守;对部队的同学,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与风采;对农民同学,歌颂了他们的辛勤与幸福。这种全面而深入的刻画,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每一位同学鲜活的身影,感受到他们各自独特的人生轨迹。

诗中对人生的感悟深刻而通透,“年轻时不懂人生,懂人生时已经不再年轻”,这简单的话语,却蕴含着无尽的沧桑与智慧。岁月的风霜雨雪不仅赋予了我们耐心、包容和更通透的态度,更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和理解。

结尾处,面对生死的坦然,“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”“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,惟见月寒日暖煎人寿”,体现了老师对生命的豁达与敬畏。

整首诗语言质朴,却极具感染力,用平实的文字抒发了对同学的深情厚谊,对人生的深刻洞察,以及对世事的坦然接纳。它不仅仅是一首诗,更是一次心灵的倾诉,一次对岁月和人生的庄重致敬。

学生志银拜读了!学习了!

谢谢马老师您的分享!

眉尾.gif


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淮安城市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请网友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工作人员,过期则视为认同。本网客服QQ:3185251323。
最新资讯

最新资讯

副标题

国内
社会
财经
教育
房产
旅游
基层
县区
慈者善行
推荐阅读